在炎热的夏季,街头巷尾普遍流行着各种冰饮,它们成为了消暑的常见选择。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冰饮带来的短暂凉爽可能只是表象,过度依赖它们反而可能导致身体进入一个“越喝越热”的不利循环。
冰饮扰乱胃肠节律
西安市红会医院消化内科南院区负责人施育鹏指出,人体正常的体温一般保持在37℃左右,这一温度区间构成了一个精确的恒温调节机制。在摄入冰镇饮料后,口腔、食道和胃黏膜的血管会迅速收缩。这种变化随后导致胃肠道蠕动出现异常,扰乱了原本有序的蠕动节奏。轻度症状患者可能经历胃部膨胀及腹痛;而症状较重的患者则可能面临剧烈的肌肉痉挛与疼痛。
冰饮解暑是错觉
众多人认为冰镇饮品在降低体温方面效果显著,然而施育鹏指出这种看法并不准确。在炎热的夏日,人体毛孔会扩张以促进散热,并通过适量出汗来调节体温。尽管冰镇饮品能够带来短暂的清凉感,但若饮用过量,可能会妨碍毛孔正常排汗,从而导致身体散热变得更加困难。此外,人体为了保持体温,会加速新陈代谢活动来产生热量,但这样的行为却可能使个体感受到更加显著的炎热。
冰饮致电解质失衡
人体在大量出汗的过程中,不仅会损失水分,还会造成钠、钾等电解质的减少。仅靠饮用冰镇饮料虽然能补充水分,却不能充分补充电解质的缺失。若长期如此,可能会出现疲劳、眩晕等与脱水相关的症状。因此,仅仅依靠冰饮来解渴是不够的,还需额外补充电解质。
冰饮影响消化功能
冰饮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和黏膜缺血,这一现象可能对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和杀菌效能造成负面影响。若长期大量消费冰饮,不仅可能引发肌肉的痉挛性疼痛,还可能触发腹痛和腹泻等不适症状。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人体消化系统本就较为脆弱,过量饮用冰饮将加剧胃肠的负担。
不同人群慎饮冰饮
冰饮对不同人群的健康影响各有不同,尤其是对于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饮用时需格外小心。儿童的肠胃黏膜较为脆弱,过量摄入冰饮可能引发食欲不振、腹泻等不适症状。老年人的消化能力有所下降,血管弹性不足,过量饮用冰饮可能会增加血管负担,进而影响血压的稳定性。慢性病患者尤其应当注意冰饮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健康人群饮冰饮有讲究
健康人群在享用冰镇饮品时同样需要重视“适量”原则和饮用技巧。施育鹏强调,应尽量避免在空腹或餐后半小时内饮用,因为此时胃肠道较为脆弱。运动完毕后,建议先休息10分钟,随后饮用温水,并且采用小口慢饮的方式,每次饮用的量不宜超过200毫升。此外,让冰饮在口中停留几秒钟直至微温,再慢慢咽下,这样可以减轻对消化道的刺激。
夏日饮品能够帮助降低体温,然而,若饮用过量,可能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在炎热的季节里,你是否已经学会了如何科学地享用冷饮?请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同时分享你的看法,让我们一起来深入讨论这一话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