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在芯片领域的发展历程充满波折与惊喜。从早期的探索到如今的自研芯片生态,每一步都见证着科技的进步与变革。
斯卡利的造芯尝试
乔布斯出局后,斯卡利对苹果业务重组,成立“高新技术小组(ATG)”开启第一次“造芯”尝试。该系列芯片问世时性能顶尖,1984年苹果借其推出初代Mac电脑。1986年“水瓶座”计划启动,ATG与AT&T合作,苹果负责设计,对方负责制造。同时“霍比特人”计划终止,却让苹果在1990年参股ARM公司。
乔布斯回归与策略调整
乔布斯重掌苹果,停止与微软专利纷争,获1.5亿美元投资。他看似向英特尔认怂,实则是缓兵之计,苹果“造芯梦”未灭。因造芯烧钱,苹果需在iPod式微前开辟新业务。2005年1月iPod搭载三星内存芯片,开启双方合作。
芯片人才与研发进展
2008年,一位关键人物被苹果挖走,担任芯片团队领头人。2011年3月,乔布斯发布A5处理器,采用ARM双核公版架构,性能翻倍。同月又发布A5X处理器,增加GPU核心数提升性能。9月,基于第一代CPU自研核心的A6处理器问世。
三星竞争与苹果突破
三星转换策略,放弃20nm节点工艺,开拓14nm节点。苹果A9处理器性能提升显著,堪比A7。2016年9月发布的A10四核处理器是过渡产品,四核不能同开。
自研芯片的持续发展
苹果并未止步,后续陆续推出A系列处理器。有着霸气架构命名的A9表现出色,性能提升幅度大。而A10虽有不足,但也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果芯生态日益完整
M1处理器是苹果芯片发展的新起点,此后又推出M1 Pro、M1 Max、M1 Ultra以及M2系列、M3系列、M4系列等芯片,果芯生态日益完整。你认为苹果未来的芯片发展还会带来哪些惊喜?欢迎评论互动,点赞分享本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