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初,在广东佛山顺德区,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病症。一名刚从海外返回的游客突然出现高热,并伴随有剧烈的关节疼痛。经过专业诊断,该病症被确认为“基孔肯雅热”,亦即民间所说的“弯腰热”。这一病例迅速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广泛关注。
病例初现
7月初,顺德区一位归国旅客出现身体不适,表现为持续高烧和剧烈关节疼痛。当地医疗机构最初面对这一症状感到难以应对。据悉,该旅客来自“弯腰热”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这一情况迅速引起了医疗人员的注意。患者随即被实施紧急隔离治疗,然而,其病情对当地医生构成了不小的挑战。
病症揭秘
经过细致的检测,研究人员在病患及蚊虫样本中识别出了一种新的病毒,并将其命名为“基孔肯雅热”。这种疾病的主要特征是关节剧痛,患者通常难以挺直腰背,只能弯曲身体,小心翼翼地移动。该病毒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在我国,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伊蚊,尤其是花斑蚊。
传播途径
伊蚊倾向于在日间活动,特别是清晨7点至9点以及黄昏17点至19点为其活跃的高峰时段。这类蚊子偏好栖息于城市边缘的小水洼以及盆栽中的积水。一旦携带有病毒的蚊子叮咬人类,病毒便会在人体内进行繁殖,通常在3至7天后引发疾病。在发病后的7天内,患者具有传染性;若蚊虫在叮咬患者后再次叮咬他人,病毒可能在2至10天后传染给新宿主。
症状表现
多数患者在感染“弯腰热”后,会表现出发热、皮疹或关节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多数情况下较为轻微,患者通常在1至2周的病程后能够自行康复。然而,也有一部分患者可能会遭遇慢性关节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长达数年。目前,该地区已有部分患者出现此类症状,这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预防措施
控制“弯腰热”的关键措施包括清除积水、消灭蚊虫和防止被叮咬。市民可以采取安装纱窗、架设蚊帐、穿着长袖衣物以及使用驱蚊产品等手段进行预防。在户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免在伊蚊活跃的高峰时段停留,减少在草丛等蚊虫密集区域逗留。为有效防治蚊媒传播疾病,佛山市计划于7月29日至31日开展全市性的灭蚊活动。
就诊建议
若民众出现关节疼痛、皮肤疹子或发热等任一症状,且曾在“弯腰热”流行的地区居住或有被蚊虫叮咬的经历,应前往附近的医疗机构进行咨询。目前,“弯腰热”尚无自我检测方法,必须通过医疗机构进行检测。如有相关旅行或被咬的记录,患者应主动告知医生,并在确诊后遵医嘱采取防蚊隔离措施。
公众普遍好奇,他们居住的地区是否应当实施类似的蚊子灭杀活动以防范相似病症的传播?诚挚邀请各位点赞、转发本篇文章,并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发表评论